广东省干细胞临床转化与示范基地
广州市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基地
广东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闻详情

光热辐射疗法联合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浏览数:141 

注册题目:

光热辐射疗法联合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注册号:

NCT01436123

注册时间:

2015年5月

研究类型:

干预性研究

申请人所在单位及国别:

乌拉尔州医学院(俄罗斯)

研究所处的阶段:

I期临床试验

研究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目的:

用瑞舒伐他汀40毫克和载脂蛋白A-I Milano进行强化治疗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总斑块体积(TAV),分别高达6.38或14.1立方毫米。我们以前的两项实验室研究(PLASMONICS和NANOM首次人体试验)证明TAV减少分别高达79.4和60.3立方毫米,并显示了极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完成的一项平行对照研究(NANO-PC,n=62,NCT01436123)评估了以下技术和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采用微注射导管递送纳米颗粒(NP)技术(MSCT,IVUS和OCT-引导下的血管成像后再血管壁内注射同种异体的干细胞),光热辐射疗法联合支架(纳米颗粒组n=32)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对比使用Xience V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支架组,N =30)。主要观察指标是是12个月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体积(TAV)。12个月的观察期内纳米颗粒组总斑块体积减小的的平均值是84.1立方毫米(95%置信区间,标准差是28.3;最小值是52.4立方毫米,最大值是99.1立方毫米;p<0.05),对比支架组的TAV是增加了12.4立方毫米,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颗粒组42/62的病人(68%)平均斑块负荷(PB)为36.2%(95%置信区间,标准差是9.3%;最小值是30.9%,最大值是44.5%),低于Glagov评分标准的阈值PB 40%。两组最小管腔直径的增加值分别是61.2%和63.3%。用VH-IVUS进行连续评估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组的稠密钙区域明显减少,因热分解导致暴发性坏死产生的纤维和成纤维脂肪组织显著下降,而支架组的纤维和成纤维脂肪组分则增多了。我们的结果显示两组分别有2 VS 3例明确的血栓,3 VS 5例靶血管重建。正在进行的临床随访无事件生存率分析显示对比支架组,纳米颗粒组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降低(93.4%VS 86.7%,P<0.05)。使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介导治疗方法显著改善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后平均斑块负荷低于40%,,该结果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推测,在急症监护病房用多步法放支架,然后用导管微注射纳米颗粒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停止和逆转,或重塑甚至使动脉“返老还童”。干细胞的补片是纳米颗粒的良好载体以及高有效代谢载体(活细胞的旁分泌状调节和纳米颗粒的“爆裂”后引起的的细胞裂解产生的生物活性产物),可用于斑块内的治疗。金纳米颗粒用二氧化硅  - 铁氧化物壳保证高能量电浆光热燃烧或熔化作用的近红外线激光辐射到病变处。因此,研究人员期望该试验能取得保护管腔和动脉外膜斑块的双重效果。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新发现、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健康教育引导我们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研究者更加注重的是对症处理,控制血脂或炎症。研究者无法控制非有机部分(矿物质沉积、钙化坏死灶、部分胶原和纤维蛋白组织)、手术和侵入性操作只专注于改善血液循环、临床/技术限制性、再狭窄或亚急性致命的支架内动脉粥样硬化、移植物的存活/血管闭塞、手术相关并发症和再入院的风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其实仍然是个梦想。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替代支架甚至心脏搭桥手术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真正地恢复动脉的良好功能和结构,等离子体光热辐射疗法可以“燃烧”粥样硬化斑块,而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手段可以恢复血管的结构形态。我们以前的研究数据表明等离子体光热辐射疗法可以使粥样硬化斑块体积减少1.6倍,而最优化的方案是使用SPC作为传输介质。纳米粒子的最优化传输系统是应用动脉的生物工程补片和磁场吸引的方法。

研究设计:

随机平行对照

纳入标准:

1. 多冠状动脉病变但没有心脏冠脉搭桥手术指征;

2. 可做预防性介入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4.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且射血分数>50%;

5. 挽救性的介入治疗;

6. 血管直径为2.3-4.0 mm;

7. NYHA心功能分级为II到III级;

8. 新创治疗,即之前没有接受过介入治疗或心脏冠脉搭桥手术;

9. 近端左前降支粥样硬化的狭窄<50%;

10. 接受过治疗的高血压;

11. 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 心肌梗死的病史;

2. 接受过介入治疗或心脏冠脉搭桥手术;

3. 符合接受心脏冠脉搭桥手术的指征;

4. 心脏冠脉搭桥手术和介入治疗的禁忌症;

5.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冠脉综合症病史;

6. 心律失常病史;

7. 脑卒中病史;

8. NYHA心功能分级为I级或IV级;

9. 糖尿病(空腹血糖 > 7.0 mM/L);

10. 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

11. 哮喘;

12. 在60天以前参加过任何药物研究;

13. 怀孕;

14. 不能耐受任何limus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金属支架和纳米颗粒的聚合物;

15. 需要使用抗维生素K的药物;

16. 不能接受临床随访。

研究实施时间:

2010年12月-2012年11月

试验现状:

被终止

受试者例数:

62

受试者年龄及性别:

45-65岁,性别不限

测量(评价)指标:

总的动脉粥样硬化体积,血管内超声测量总斑块体积,复合终点主要急性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血流重建,斑块组成成分(钙盐沉积,坏死钙化灶等),出血,再狭窄发生率,支架血栓形成率,冠状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冠状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狭窄血管的最小直径,最大管腔直径。

组别

干预措施

实验组:支架+微注射

第一步:IVUS,OCT引导下放入依维莫司洗脱(药物洗脱DES)支架+血管内超声技术+获得间质干细胞;第二步:在间质干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金纳米粒子与二氧化硅-铁氧化物壳;第三步:将携带有纳米颗粒的干细胞微注射到病变部位;第四步:携带有纳米颗粒的干细胞在内部迁移后引爆纳米壳。

阳性对照:支架

将依维莫司洗脱的支架植入到缺血的冠状动脉




clinicaltrials 网址链接:https://www.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1436123?term=mesenchymal+stem+cell+OR+mesenchymal+stromal+cells&rank=536